


列宁:《社会民主党在俄国革命中的土地纲领》(1908年7月18日),《列宁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51页
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决不在于背诵词句的多少,不在于必须永远遵守“正统的”公式,而在于促进广泛的工人运动,促进群众的组织和主动性。
列宁:《合法派同反取消派的对话》(1911年5月12日),《列宁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40页
如果不提出经济要求,不直接而迅速地改善劳动群众的状况,劳动群众是永远也不会同意去考虑什么全国的共同“进步”的。只有在改善劳动者的经济状况的条件下,群众才会投入运动,积极参加运动,高度重视运动,发扬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坚定不移的精神,并对伟大事业忠心耿耿。
列宁:《经济罢工和政治罢工》(1912年6月13日),《列宁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25页
为了为群众服务和代表他们正确地意识到的利益,先进队伍即组织必须在群众中开展自己的全部活动,毫无例外地吸收他们中间的一切优秀力量,并且要随时随地仔细客观地检查:是否同群众保持着联系,联系是否密切。这样,也只有这样,先进队伍才能教育和启发群众,代表他们的利益,教他们组织起来,使群众的全部活动沿着自觉的阶级政策的道路前进。
列宁:《维·查苏利奇是怎样毁掉取消主义的》(1913年9月),《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1—42页
群众性的工人运动的实践的重要性决不次于理论,而且只有这种实践才能对我们的原则作出真正的检验。
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在布鲁塞尔会议上的报告和给出席该会议的中央代表团的指示》(1914年7月6—13日),《列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09页
马克思主义是以事实,而不是以可能性为依据的。
马克思主义者只能以经过严格证明和确凿证明的事实作为自己的政策的前提。
列宁:《致尼·达·基克纳泽》(1916年12月14日以后),《列宁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77页
群众不是从理论上,而是根据实际来看问题的,我们的错误就在于总是从理论上来看问题。
列宁:《在出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的布尔什维克代表的会议上的报告》(1917年4月17日),《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3页
如果党的劝告同人民自身的生活经验所教给他们的东西不相一致的话,千百万人是决不会听从这种劝告的。
列宁:《全俄农民第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17年5月),《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7页
无产阶级政党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和群众在一起。
列宁:《论立宪幻想》(1917年7月18日和8月8日之间),《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8页
马克思主义者可能犯的最大的最致命的错误就是把空谈当作事实,把虚假的表面现象当作实质或某种重要的东西。
列宁:《波拿马主义的开始》(1917年8月11日),《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页
我们并不苛求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者知道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的一切具体情况。这是痴想。我们只知道这条道路的方向,我们只知道引导走这条道路的是什么样的阶级力量;至于在实践中具体如何走,那只能在千百万人开始行动以后由千百万人的经验来表明。
列宁:《政论家札记》(1917年9月11日),《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页
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
列宁:《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文献》(1917年11月上旬),《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47页
社会主义不是按上面的命令创立的。它和官场中的官僚机械主义根本不能相容;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
列宁:《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文献》(1917年11月17日),《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7页
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
列宁:《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文献》(1917年11月17日),《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7页
千百万创造者的智慧却会创造出一种比最伟大的天才预见还要高明得多的东西。
列宁:《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文献》(1918年1月下旬),《列宁选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81页
在革命事变进程发生巨大的、急剧的转折的情况下,最容易害革命空谈病。革命空谈就是在这种事变发生转折、既成局面已经造成的情况下,不顾客观形势而一味重复革命口号。口号很漂亮,很诱人,很醉人,但是毫无根据,——这就是革命空谈的本质。